三国策论坛

标题: 戏说乱弹:诸葛亮没能统一中国的真实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kyzy_fzh    时间: 2006-2-10 19:59
标题: 戏说乱弹:诸葛亮没能统一中国的真实原因!
我在网上无意发现此篇文章,很新颖。特摘录下来与打击一起分享,大家一起欣赏: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朱子彦认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冒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本文资料来自于朱子彦教授的论文《试论诸葛亮的从政心理与丞相之路》,特此致谢!)


  ■专家档案


  朱子彦,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作者: 轩辕鬼    时间: 2006-2-10 20:30

顶。。三国演义太美化刘备他们了。


作者: 三国名将    时间: 2006-2-10 21:56
[em01]
作者: 狄青    时间: 2006-2-10 21:57

哎。曹操好可怜。~


作者: 龙猫小妖    时间: 2006-2-10 22:09
我爱曹操~就象我爱魔兽里的UD一样~一点也不虚伪~
作者: cloudlu    时间: 2006-2-10 22:44

其实诸葛亮的谨慎使得他待人存有偏见

如魏延 关羽

他总是希望能够威慑住他人

虽然我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处理好这些人际关系

但是倘若处理好了,相信蜀汉的结局绝对会不一样


作者: 29blue    时间: 2006-2-10 22:58

这样说诸葛亮不公平,当成都收到关羽方面水淹七军的战报时,荆州已经被袭击,当收到关羽战败的消息时,关羽父子已经阵亡,此时发兵也就不了关羽,还有当关羽在华容放走曹操时,诸葛亮完全可以借口干掉他,何必处心积虑20年去谋害他呢?


作者: 红浪雨    时间: 2006-2-10 23:07

诸葛亮是故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的!

卖个人情顺水推舟!

要是当是曹操被砍翻!曹操一死 天下必乱 曹氏一族嫉恨蜀国!

孙权掉转枪头  蜀国利马完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0 23:08:18编辑过]

作者: ck    时间: 2006-2-10 23:28

http://lib.verycd.com/2005/04/01/0000044468.html

自己去找 [YYTvO]2005.12.16.百家讲坛_正说三国人物09_庭审诸葛亮-周思源.rmvbed2k:// target=\"_blank\" >[YYTvO]2005.12.16.百家讲坛_正说三国人物09_庭审诸葛亮-周思源.rmvbA>

自己看看去

谁说的对


作者: 诸葛恐龙    时间: 2006-2-10 23:36

我就不同意这个朱夫子的观点。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多么烂的大学啊!能有什么像样的教授?

他的这个观点显然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考虑问题。

诸葛亮屡出祁山时期魏国人是这样评价他的:孔明自恃才高,无视天命。

个人认为这个评价从诸葛亮所从事的事业角度来讲虽然看似并不公平,但是却很实际。

什么是天命呢?民心即是天命!

那么当时的民心是怎样的呢?

当时三分天下连年征战,百姓早已厌倦,盼望天下早日统一。

人们并不一定要求所谓的“仁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也不拘泥于“大汉王朝”的正统理念,而是希望走捷径,尽快结束征战。

那么实力最强的魏国便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历史赋予它的责任。

而诸葛亮所从事的兴复汉室的“伟业”,虽然能召集起一部分精英响应,但是却缺乏群众基础。

而自东征失败后,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却又连年北伐,兵源严重不足,老人和未成年人被迫入伍。

蜀国生产力水平受到严重削弱,据史料记载,三国后期“蜀国居民面显菜色”。

现代哲学研究社会发展得出的结论是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而当时的诸葛亮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是时代的局限性吧

总之是忽视民意,忽视民生,穷兵黩武,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姜维葬送了蜀国,也葬送了自己。


作者: 少云    时间: 2006-2-11 03:34
占算的結果, 顾佳伟 的代表武將是《劉備》。

  劉備,西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西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西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作者: 风中散发00    时间: 2006-2-11 03:55

其实,有时。要站在古人的角度看问题。有些事情,古往今来既有不同又有相同,所以。。。。。


作者: sssfffddd    时间: 2006-2-11 08:40
[em01][em01]
作者: 三国都督    时间: 2006-2-11 09:50

其实诸葛亮把荆州卖掉也是为平衡三分着想,把大半个正面给孙权应对,自己也好顾个全面,盟友在前面挡这后方就安全了~

事实上孙家从中原和曹魏的优势步骑兵作战丝毫便宜也没得到!连吃败仗!

诸葛也就精心研究如何通过自己的妙计从祁山道进攻了!你看他一辈子大路都不敢走!


作者: 傲群    时间: 2006-2-11 10:16
滕州市的人好多啊
作者: faendor    时间: 2006-2-11 10:45
其实,想干掉关2的是刘备,那时关羽已经功高震主了,刘备那么厉害的人物会被诸葛亮蒙蔽?
作者: 蝶影    时间: 2006-2-11 12:27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政治家见政治,学者见学术.


作者: 龙猫小妖    时间: 2006-2-11 12:36
以下是引用红浪雨在2006-2-10 23:07:00的发言:

诸葛亮是故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的!

卖个人情顺水推舟!

要是当是曹操被砍翻!曹操一死 天下必乱 曹氏一族嫉恨蜀国!

孙权掉转枪头  蜀国利马完蛋!




8楼9楼~你们有没有搞错!华容道那档子事是《三国演义》里的啊~《三国志》和其他正史根本没提到过!《三国演义》是什么?是小说啊!小说里关羽华容道放曹操。。那可是作者根据剧情需要自己编的啊!


作者: 小凌凌    时间: 2006-2-11 12:52
设想合理 但无证据
作者: 甲哥    时间: 2006-2-11 17:35

顶楼主,其实诸葛亮真的不够完美。

演义写的太玄,正史诸葛亮除了刚开始提出的《隆中对》对蜀汉有巨大作用之外,他后来的军事行动只有小胜而有大败,用人不能尽其才,什么事都一定要自己来决定,不知道领导真正应该做的事是指使别人,最后被司马拖死的营中。


作者: woyaolianai    时间: 2006-2-11 17:51

我认为这个教授说的欠考虑,诸葛亮是人不是神当然有反错误的时候啦.

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不但什么都能想到还能把想到的一一实现.哇塞 有这样的人吗?

关羽丧命可能只是刘备和诸葛的形势判断失误

而诸葛亮之所以未能统一天下乃他逆天而动!天要亡汗非一两人能挽回的.

其实诸葛亮自己也明白,但他一出茅庐就注定为汗而战!没有回头路.


作者: 29blue    时间: 2006-2-11 19:52
其实三国中水镜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虽遇明主,但生不逢时,所以他无法统一全国啊
作者: 甲哥    时间: 2006-2-11 20:29
以下是引用woyaolianai在2006-2-11 17:51:00的发言:

我认为这个教授说的欠考虑,诸葛亮是人不是神当然有反错误的时候啦.

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不但什么都能想到还能把想到的一一实现.哇塞 有这样的人吗?

关羽丧命可能只是刘备和诸葛的形势判断失误

而诸葛亮之所以未能统一天下乃他逆天而动!天要亡汗非一两人能挽回的.

其实诸葛亮自己也明白,但他一出茅庐就注定为汗而战!没有回头路.

你相信有什么"天"这么神的东西?相信命运?成败并不是有定数,而是个人能力问题.


作者: ck    时间: 2006-2-11 20:36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

看过史书没有啊蜀军何时开始走失败的?

从一开始啊!回去多看看书!

吴军没来时有多顺利,来后多旧就败了.还有这路有那么好走啊!

没听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作者: jidifeilong    时间: 2006-2-11 22:15
标题: [原创]回
不同意楼主说法,自古说蜀道难,到荆州两三个月也是正常现象,哈.况且吴国也不是傻子,怎么会把消息散布出去那?                              替孔明流泪                      .................
作者: 下后墩    时间: 2006-2-12 06: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三国名将    时间: 2006-2-12 10:47
[em01]
作者: liuyishou    时间: 2006-2-13 16:35
同意八楼的意见,我认为就算诸葛亮想除掉关羽,但刘备不也不会呀,如果刘备听到关羽有危险,诸葛亮也是拦不住刘备出兵相救的,关键还是刘封和孟达封锁了消息,所以刘备和诸葛亮均未得到准确的情报.这里边到是可以研究一下孟达的心态.从后面的发展看,孟达也是很有野心的的一个人物。关羽一但丢失荆州,他就可以无顾忌地自立山头了。
作者: 老红    时间: 2006-2-13 19:24

占荆洲不还,没给孙权相等利益,关羽傲慢待吴,单兵独进。

关羽死的一点不冤,自找的!

关羽不是未防吴,有烽火台的!!!!!!!!!!

但与其防范,不如结盟。

关键在于刘备、诸葛亮想统一中国,而孙权政权只想偏安一隅(周瑜死后)。

关羽打下中原,蜀灭吴很容易啊,上游打下游。

历史上从来是先得蜀地,再下吴地。有几次,下游打赢上游的???????????

吕蒙绝对是名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他。

孙权集团,就是自身利益决定必须要杀死关羽的!!!!!!!!!!!

诸葛亮错在误判了形势,关羽根本就不应出兵!但关羽太狂傲、刚愎自用!!!!!自取灭亡!!!!


作者: 19851110    时间: 2006-2-13 20:06

不懂这些那!

楼上的你是那你的?我就在这里啊  舟曲

[em09]
作者: 心雨    时间: 2006-2-13 20:29
[em01]
作者: 退隐山人    时间: 2006-2-13 21:39
电视已经放过了:庭审诸葛亮
都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
在我影象中,诸葛亮走错关键一步:街亭用了马谡
在刘备死后,他应该杀了那个太监叫什么好象是黄权的

作者: 曹孟德EX    时间: 2006-2-14 01:19
标题: 3国疯子的一点见解

因为刘备年事已高,蜀汉立于西川之时,刘备集团就已经在策划继承者,第一步当然是除掉有刘备义子之称的刘封(怕他在刘备死后闹事自立为王妨碍蜀汉统一大业,因为关2和诸葛不会理他),接下来刘蝉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继位,但蜀汉统一大业,关键在于辅助刘蝉之人,而这个人不是关2就是诸葛,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一死,张3必然全力支持关2,诸葛虽然在蜀中地位很高,如果失去刘备,诸葛就要独自面对早就看他不爽的关2,届时其仕途必为关2压制。不是说诸葛为了自身考虑才除关2,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出师为捷身先死”诸葛对蜀汉的忠诚实在是让人感动,意思就是说诸葛借孙吴杀关2,实在是为了蜀汉的霸业着想,如果关2不死,刘备先死,蜀汉必定为关2所操纵,届时,以关2的气度和谋略是不足以取天下的,反而会给蜀汉带来更多的敌人,所以诸葛孔明为蜀汉着想才用了这么委婉的方式除了关2,而非他自己的私心。


作者: sgcrzq    时间: 2006-2-14 01:36
标题: 同意楼上的看法。全面,透彻。深刻。
RT
作者: c_y1991    时间: 2006-2-14 01:57

史学者乃无际之谈也,别出心裁,乱谈前人,无中生有只为混点名而已。


作者: xjs750821    时间: 2006-2-14 02:14

顶,支持维纳斯的观点............

[em07][em07][em07][em07]
作者: xjs750821    时间: 2006-2-14 02:15
33楼大错....................
作者: wshhl002    时间: 2006-2-14 02: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阿甘    时间: 2006-2-14 03:25

不管是谁说的,都是一家之言,史学家又如何?他也是根据某些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和说明的。

另外大家不要随便说诸葛亮逆天而行,就是说有天意。实际上说诸葛亮逆天而行是说他不顾当时实力的对比以及实际情况而强行出兵攻打魏国,其实这本身与他隆中对的决策就不符。大家可以看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力物力资源对比。

不过当时诸葛亮一手抓是不该的,小到20棍都亲自过问,他可是当时的实际执政者,刘禅不过是摆设,诸葛亮精通医术,不会不知道养生之道,所以他死的早,纯粹是累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

诸葛亮是一个大儒,一生忠于蜀汉政权,他完全可以仿效司马懿,一方面培养亲信势力,一方面等待时机,夺取政权。所以那些说他有这样那样私心的人都是一己之见,片面的拿出某个事件加以渲染分析,从而得出某种结论。


作者: wxyk    时间: 2006-2-14 09:59
以下是引用阿甘在2006-2-14 3:25:00的发言:

不管是谁说的,都是一家之言,史学家又如何?他也是根据某些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和说明的。

另外大家不要随便说诸葛亮逆天而行,就是说有天意。实际上说诸葛亮逆天而行是说他不顾当时实力的对比以及实际情况而强行出兵攻打魏国,其实这本身与他隆中对的决策就不符。大家可以看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人力物力资源对比。

不过当时诸葛亮一手抓是不该的,小到20棍都亲自过问,他可是当时的实际执政者,刘禅不过是摆设,诸葛亮精通医术,不会不知道养生之道,所以他死的早,纯粹是累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一生的写照。

诸葛亮是一个大儒,一生忠于蜀汉政权,他完全可以仿效司马懿,一方面培养亲信势力,一方面等待时机,夺取政权。所以那些说他有这样那样私心的人都是一己之见,片面的拿出某个事件加以渲染分析,从而得出某种结论。

呵呵,诸葛也有没有这样的心很难说;但是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最后对赵云说了什么?没有记载,但是赵云是最后听到刘备嘱托的,大意应该是照顾后主,看好了,可能还有一份密诏,如果谁要反,就除掉,此后赵云一直统领禁卫军,直接护卫刘禅,直到诸葛北伐,才以借口用亲信替换赵。


作者: 秋水长天    时间: 2006-2-14 11:53

政治的稳定就是 平衡 不要过多渲染 色彩 诸葛亮绝对 是忠诚的


作者: 阿甘    时间: 2006-2-14 14:25

40楼的兄弟你还是好好看看历史上的一些真实事件吧

赵云(?—229),而赵云曾经70力斩五将,而他死的时候,诸葛亮才49岁

历史学家门也推断赵云年龄要比刘备还要大个一两岁,那就是说至少要比诸葛亮大个20岁左右。用赵云防诸葛亮,不妥。再者,诸葛亮要反,肯定不能刘备一死就反,必须要等到那些相当分量的老臣们差不多都去了,这个当然一方面要等,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他完全可以不必每事躬亲。仔细看看司马就行了。更不需要费尽心力去6出祁山了,当时曹魏并没有主动攻击蜀国,三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我想没有一个人想反还如此费心费力的为别人做事,诸葛亮完全可以不必规劝刘禅,让他任意而行,那到时候就能定刘禅个昏君无道之罪。

我认为你看问题要全面看,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作者: yangzasui    时间: 2006-2-14 14:45

10楼的貌似历史唯物主义

不过,应该说更有道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4 14:47:35编辑过]

作者: kyzy_fzh    时间: 2006-2-15 01:11
顶起自己的贴子~~
作者: xia_shanlin    时间: 2006-2-19 14:58

第一季侦查舞原,出张辽和吕布

张辽远端打审配,吕布舞原7打审配(这一步不能错,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很有戏剧性变化)

张辽62攻城,吕布63攻城

张辽54攻城,吕布55攻城

这样能保证2人合击

第2季在桥边先建米(可以挡周瑜),然后买粮,最后出骑兵

张辽、吕布继续攻城,高顺上来合击甄比(下城)

张辽、吕布走向草地偷袭开始,后面2人不说

高顺奔北洞,高顺到北洞41位

第3季高顺北洞41前面和51前面建米各一个

高顺向舞原跑,高顺在舞原城边等

高顺到舞原54位

第3季高顺舞原55位建米 吕布张辽建米,征弓或者录弓

高顺下来打北洞,高顺下北洞

第4季录弓,没有录到,垃圾也出2个弓

高顺和2弓去大桥主城

后面主要是张辽吕布偷袭完(大概在夏二月,三月进城)中间其他随便了,不要少米

第7季北洞出张辽和吕布弓(说是不带宝,但是带个+2的马)总可以吧?

张辽吕布奔大桥主城

这样就算2个垃圾在射城,张辽和吕不能射2月,大概能下9000多,

那2个弓手再垃圾也能打下10000多,最后还有高顺上去补一枪,大桥不下才怪

副控:

袁术过去打妲己不要太快,打打退退,能保证下掉妲己就可以,因为吕布打得快,貂蝉就不知好歹,上来打妲己,姜太公厉害啊,刚才我连续阵了5次貂蝉,所以袁术看到貂蝉过来,最好退,不然貂蝉送死,你也白搭。

这样保证主控能下3城。如果谁有改进,愿意领教

南方电信1定军山1,蜀国军团 天魔*行

第一季侦查舞原,出张辽和吕布

张辽远端打审配,吕布舞原7打审配(这一步不能错,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很有戏剧性变化)

张辽62攻城,吕布63攻城

张辽54攻城,吕布55攻城

这样能保证2人合击

第2季在桥边先建米(可以挡周瑜),然后买粮,最后出骑兵

张辽、吕布继续攻城,高顺上来合击甄比(下城)

张辽、吕布走向草地偷袭开始,后面2人不说

高顺奔北洞,高顺到北洞41位

第3季高顺北洞41前面和51前面建米各一个

高顺向舞原跑,高顺在舞原城边等

高顺到舞原54位

第3季高顺舞原55位建米 吕布张辽建米,征弓或者录弓

高顺下来打北洞,高顺下北洞

第4季录弓,没有录到,垃圾也出2个弓

高顺和2弓去大桥主城

后面主要是张辽吕布偷袭完(大概在夏二月,三月进城)中间其他随便了,不要少米

第7季北洞出张辽和吕布弓(说是不带宝,但是带个+2的马)总可以吧?

张辽吕布奔大桥主城

这样就算2个垃圾在射城,张辽和吕不能射2月,大概能下9000多,

那2个弓手再垃圾也能打下10000多,最后还有高顺上去补一枪,大桥不下才怪

副控:

袁术过去打妲己不要太快,打打退退,能保证下掉妲己就可以,因为吕布打得快,貂蝉就不知好歹,上来打妲己,姜太公厉害啊,刚才我连续阵了5次貂蝉,所以袁术看到貂蝉过来,最好退,不然貂蝉送死,你也白搭。

这样保证主控能下3城。如果谁有改进,愿意领教

南方电信1定军山1,蜀国军团 天魔*行

第一季侦查舞原,出张辽和吕布

张辽远端打审配,吕布舞原7打审配(这一步不能错,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很有戏剧性变化)

张辽62攻城,吕布63攻城

张辽54攻城,吕布55攻城

这样能保证2人合击

第2季在桥边先建米(可以挡周瑜),然后买粮,最后出骑兵

张辽、吕布继续攻城,高顺上来合击甄比(下城)

张辽、吕布走向草地偷袭开始,后面2人不说

高顺奔北洞,高顺到北洞41位

第3季高顺北洞41前面和51前面建米各一个

高顺向舞原跑,高顺在舞原城边等

高顺到舞原54位

第3季高顺舞原55位建米 吕布张辽建米,征弓或者录弓

高顺下来打北洞,高顺下北洞

第4季录弓,没有录到,垃圾也出2个弓

高顺和2弓去大桥主城

后面主要是张辽吕布偷袭完(大概在夏二月,三月进城)中间其他随便了,不要少米

第7季北洞出张辽和吕布弓(说是不带宝,但是带个+2的马)总可以吧?

张辽吕布奔大桥主城

这样就算2个垃圾在射城,张辽和吕不能射2月,大概能下9000多,

那2个弓手再垃圾也能打下10000多,最后还有高顺上去补一枪,大桥不下才怪

副控:

袁术过去打妲己不要太快,打打退退,能保证下掉妲己就可以,因为吕布打得快,貂蝉就不知好歹,上来打妲己,姜太公厉害啊,刚才我连续阵了5次貂蝉,所以袁术看到貂蝉过来,最好退,不然貂蝉送死,你也白搭。

这样保证主控能下3城。如果谁有改进,愿意领教

南方电信1定军山1,蜀国军团 天魔*行

第一季侦查舞原,出张辽和吕布

张辽远端打审配,吕布舞原7打审配(这一步不能错,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很有戏剧性变化)

张辽62攻城,吕布63攻城

张辽54攻城,吕布55攻城

这样能保证2人合击

第2季在桥边先建米(可以挡周瑜),然后买粮,最后出骑兵

张辽、吕布继续攻城,高顺上来合击甄比(下城)

张辽、吕布走向草地偷袭开始,后面2人不说

高顺奔北洞,高顺到北洞41位

第3季高顺北洞41前面和51前面建米各一个

高顺向舞原跑,高顺在舞原城边等

高顺到舞原54位

第3季高顺舞原55位建米 吕布张辽建米,征弓或者录弓

高顺下来打北洞,高顺下北洞

第4季录弓,没有录到,垃圾也出2个弓

高顺和2弓去大桥主城

后面主要是张辽吕布偷袭完(大概在夏二月,三月进城)中间其他随便了,不要少米

第7季北洞出张辽和吕布弓(说是不带宝,但是带个+2的马)总可以吧?

张辽吕布奔大桥主城

这样就算2个垃圾在射城,张辽和吕不能射2月,大概能下9000多,

那2个弓手再垃圾也能打下10000多,最后还有高顺上去补一枪,大桥不下才怪

副控:

袁术过去打妲己不要太快,打打退退,能保证下掉妲己就可以,因为吕布打得快,貂蝉就不知好歹,上来打妲己,姜太公厉害啊,刚才我连续阵了5次貂蝉,所以袁术看到貂蝉过来,最好退,不然貂蝉送死,你也白搭。

这样保证主控能下3城。如果谁有改进,愿意领教

南方电信1定军山1,蜀国军团 天魔*行

第一季侦查舞原,出张辽和吕布

张辽远端打审配,吕布舞原7打审配(这一步不能错,远端和近端的位置很有戏剧性变化)

张辽62攻城,吕布63攻城

张辽54攻城,吕布55攻城

这样能保证2人合击

第2季在桥边先建米(可以挡周瑜),然后买粮,最后出骑兵

张辽、吕布继续攻城,高顺上来合击甄比(下城)

张辽、吕布走向草地偷袭开始,后面2人不说

高顺奔北洞,高顺到北洞41位

第3季高顺北洞41前面和51前面建米各一个

高顺向舞原跑,高顺在舞原城边等

高顺到舞原54位

第3季高顺舞原55位建米 吕布张辽建米,征弓或者录弓

高顺下来打北洞,高顺下北洞

第4季录弓,没有录到,垃圾也出2个弓

高顺和2弓去大桥主城

后面主要是张辽吕布偷袭完(大概在夏二月,三月进城)中间其他随便了,不要少米

第7季北洞出张辽和吕布弓(说是不带宝,但是带个+2的马)总可以吧?

张辽吕布奔大桥主城

这样就算2个垃圾在射城,张辽和吕不能射2月,大概能下9000多,

那2个弓手再垃圾也能打下10000多,最后还有高顺上去补一枪,大桥不下才怪

副控:

袁术过去打妲己不要太快,打打退退,能保证下掉妲己就可以,因为吕布打得快,貂蝉就不知好歹,上来打妲己,姜太公厉害啊,刚才我连续阵了5次貂蝉,所以袁术看到貂蝉过来,最好退,不然貂蝉送死,你也白搭。

这样保证主控能下3城。如果谁有改进,愿意领教

南方电信1定军山1,蜀国军团 天魔*行


作者: moguisiling    时间: 2006-2-19 16:00
啥也不说了,都让你们说了
作者: wk5599    时间: 2006-2-19 16:06
作者的观点不敢苟同,刘备与关/张的关系何等亲密,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何况诸葛亮真正从幕后走到大权在握是在刘备死后的托孤之后,当时诸葛亮根本没有那么大里能量能把刘备的耳目全部封死,不让刘备知道关羽那边的真实处境.再者当时荆州附近的兵力不少足以应付.关羽之死其实就是自取其祸,人总要对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的!
作者: 三国名将    时间: 2006-2-19 18:51

沙发啊


作者: 12344321    时间: 2006-2-19 20:34
ding
作者: 塞上的风    时间: 2006-2-19 23:02
haotie
作者: sdeny1220    时间: 2006-2-19 23:26
麻烦
作者: wcl7588    时间: 2006-2-21 00:31
历史很多事情说不清楚,说诸葛想害关羽也好,刘备想害关羽也好,或者都不想害也好,都有可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 wangweixu    时间: 2006-2-21 00:54
你们要理解作者 他如果不支持刘备这个所谓的汉室正统 那么他的书也许就成为一个当时的禁书了 再者任务文化都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 而在封建时代  维护皇室正统是主流文人的思想 所以美化刘备是正常的
作者: 点将台    时间: 2006-2-21 02:36
以下是引用诸葛恐龙在2006-2-10 23:36:00的发言:

我就不同意这个朱夫子的观点。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多么烂的大学啊!能有什么像样的教授?

他的这个观点显然没有从历史的角度考虑问题。

诸葛亮屡出祁山时期魏国人是这样评价他的:孔明自恃才高,无视天命。

个人认为这个评价从诸葛亮所从事的事业角度来讲虽然看似并不公平,但是却很实际。

什么是天命呢?民心即是天命!

那么当时的民心是怎样的呢?

当时三分天下连年征战,百姓早已厌倦,盼望天下早日统一。

人们并不一定要求所谓的“仁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也不拘泥于“大汉王朝”的正统理念,而是希望走捷径,尽快结束征战。

那么实力最强的魏国便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历史赋予它的责任。

而诸葛亮所从事的兴复汉室的“伟业”,虽然能召集起一部分精英响应,但是却缺乏群众基础。

而自东征失败后,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却又连年北伐,兵源严重不足,老人和未成年人被迫入伍。

蜀国生产力水平受到严重削弱,据史料记载,三国后期“蜀国居民面显菜色”。

现代哲学研究社会发展得出的结论是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而当时的诸葛亮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是时代的局限性吧

总之是忽视民意,忽视民生,穷兵黩武,诸葛亮及其继任者姜维葬送了蜀国,也葬送了自己。


蜀国后期穷兵黩武已是强弩之末,国力不支,失败是必然的,这恐怕是诸葛的心态有问题.不过把上海大学说的那么烂也不太合适吧,恐龙是哪所高校出身的啊?
作者: apanrenhai    时间: 2006-3-15 02:23

1.是关羽自己本人有点狂熬,轻视敌人,加大意失败

2,诸葛是有提醒关羽的,看三国志就知道了,不是演义.

3,还有曹操和孙权协议联合也有关系

4.诸葛没能统一全国,我决的最大的失误在于他的隆中对,荆州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他又连孙抗曹。那就应该把荆州还给孙家。让曹操和孙权去争斗,耗损他们的兵力,荆州只不过是个出兵的好地方啊,他可以先灭曹,在夺州,何必让蜀国的百分之六十的兵力留在那里防守,拿这兵力全力攻曹那是何等局面。致使荆州一败,然后刘备出兵败北致使蜀国全国国力大损失去统一天下的资本。所以 我说隆中对才是没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


作者: moguisiling    时间: 2006-3-20 19:40

此乃垃圾尔,当诸葛亮得知曹操要袭荆州之时,给关羽的建议是下樊城,关羽照做,果然,曹操不敢在下荆州.孙权袭荆州是痛恨关羽几次三翻的跟孙权作对,而诸葛亮呢,曾跟关羽说过,南和孙权,北拒曹操.个人认为他不去打孙权,一个是曹操势力太大,三国鼎立,这个不说也都知道,如果有一个轻举妄动,几乎有灭国的可能,另外诸葛亮的哥哥在孙权那里做事.可以说诸葛亮也没有想到孙权会真的袭击荆州,个人认为他和孙权属于同盟关系,不大可能对荆州有危险,而孙权相对来讲非常痛恨关羽,所以自然他袭击荆州是很可能的!


作者: 龙昭云    时间: 2006-3-20 20:05
说不清楚的




欢迎光临 三国策论坛 (http://newbbs.sgconlin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